春秋小领主

003春秋战车与车战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体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马上要进入春秋战争了,上一点春秋战争资料便于大家阅读。

    1、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2、“参乘”,音cānshèng,也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坐,叫参乘,或车右。《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

    战车即古代用于作战的车辆,适于在平原上冲击追逐,行军时可运载粮响、军需,扎营时可用于防卫;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兵器。我国使用战车作战始于商代,(据现代考证似乎夏代即有较高的制造工艺,也有可以已用于战争。)鼎盛于西周春秋,在其后的年代中也一直是一种有力的辅助力量。

    战车结构:

    我国古代战车一般用两匹或四匹马,车体为独辕□,辕长近3米,或直或曲,辕前端有衡□,衡长约1米,上附有木轭□用于驾马;车一般为双轮,轮子用木制,直径约1.4米;长毂□;车轴一般长约3米在两端镶有铜□□;车身为方舆□,车箱长约1米,宽约0.8米,四周设有栏杆,后方设有门以供人员上下。

    到西周春秋时期,对战车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加大了车辕的曲度,抬高了辕端,从而减轻了服马压力,提高了车速;加宽了车箱,使车体宽度一般为1.5米左右,有利于作战人员更灵活的在车内自由挥动兵器作战;在□、辕、轭、等关键部位上大量使用铜制铸件加固或装饰,使车体更牢固,更耐用。(这类车被称为“金车”“攻车”或“戎车”)

    人员装备:

    一般的战车配备甲士叁名,叁人各有不同的分工,一人负责驾车称为“御者(御戎)”,一名负责远距离射击称为“射”或“多射”,一名负责近距离的短兵格斗称为“戎右(车右)”。


    战车的主要武器有两类,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中原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为戈(出国为戟),戈是一种长柄的勾状兵器,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战车所配备的戈一般长叁米左右,由“戎右”使用在战车交错时用于勾击或啄击。到了春秋末期戈大量的为戟所取代。

    车上的甲士一般配备有青铜剑用于防身,在战车毁坏或敌人跃上战车时作贴身战斗。战车上的远射兵器主要为弓或弩,这些远射兵器由射手负责使用,主要在战车较远距离冲击时,进行射击。

    战车上的人员防护主要靠皮制的甲胄和盾,(也有少量的铜制防具)战车的成员主要直立与车中战斗,所以甲士兵用的皮甲都有较长的甲身,并且根据人员分工的不同有不同侧重,如“戎右(车右)”需要挥动戈、戟等武器格斗所以他的“披膊”一般只到肩部,而“御者(御戎)”则把“披膊”向下延伸到手手腕,并连有护手。

    战车上一般使用大型盾,多数为皮制,并在盾加缀青铜部件用于加固。到了春秋时期开始给驾车用的马配备马甲,用于保护战马免受杀伤。除此之外一般的战车还在不作战时运输一些辎重,载有一些修理战车所需的工具。

    车战的编制:

    战车是一种大型兵器,灵活性较低很难单独作战,在战车中一般除本车的甲士外还配备一定的“徒卒”(步兵)协同作战,并在作战中由一定数量战车组成编队。

    在西周一般每乘战车配有徒卒十人,五乘战车组成一队,每五队(二十五乘)组成一个“正偏”,每四个“正偏”(一百乘)组成一个师,每五个师(五百乘)组成一个军。另外在车兵和直接配署的徒卒外还有大约两倍的步兵单独编组用于协同作战。

    到了春秋末期,车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随着各国兵源的增加(春秋前一般只征召平民贵族参加军队)军队中车载甲士和步卒的比例有了变化,每乘战车的徒卒增大到七十余人,(即当时许多文献中所谓的车千乘,带甲十万)作战时一般十五乘编为一个“偏”,每两个“偏”编为一卒,这成为车兵作战的基本单位。

    作战动用:

    我国战车的使用主要在商代至汉代初年,以后其在军中的地位被骑兵所替代,成为一种辅助型的兵种。

  



003春秋战车与车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相关:  妖魔人生  商业三国  百炼成锋  秘界(秘界寻奇)  宋时明月  变异杀机  破灭天道    龙皇武神  韩娱之崛起  雨雾江南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同类最热
搜"春秋小领主"
360搜"春秋小领主"
语言选择